收拾屋子时偶然发现几个日记本,本来只是随意翻翻,结果一看入了迷,那些年轻的岁月跃然纸上,让我欲罢不能,不仅感叹于那些被我遗忘的青春,更诧异于虽然稚嫩但是不失饱满的语言,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枯燥的日记现在竟然变成了无比珍贵的回忆。
都说年少不知愁滋味,如今再次翻看年少时的心情历程,似乎也验证了这句话,我以为会看到各种抱怨,甚至是无病呻吟,但相反,篇幅最多的却是因生活中的点滴而引发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语言流畅而不矫揉造作,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,也不是平淡无奇的流水账,而是恰到好处的想象,如今让我再次写出那样的文章,却已经不可能了。不仅是因为时光流逝心态不再纯粹,更是因为被各种网络产品所牵绊而荒废了对言语的训练。
在这个浮躁的时代,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知识快餐的浏览,他们更愿意在形形色色的人当中,寻找契合自己的那些观点,点赞取代了感悟,收藏转发成为比笔记更受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,信息越来越多,我却觉得自己学到的越来越少。
翻开微信,能看到我的收藏夹里不知不觉中竟有了上百条信息,而让我真正能记住的却寥寥无几,总是在浏览后觉得不错就随手收藏,想着待日后再仔细研读,于是这个日后就再也没有到来,现在想来,最讽刺的就是本来最讨厌标题党的我,无形中也成了标题党的安利者,知识的红利不是你没有享受到,而是你错过了享受的方法。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,其中一个人的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,而如何增多那些长时记忆,无疑被记录在纸上,被仔细揣摩是最好的办法。
曾经的我会在周末什么也不干,只一本书,一支笔,看到精彩处会画美丽的波浪线,还会在精美的笔记本上摘抄那些朗朗上口的语句,也会在晚上临睡前将旅行中遇到有趣的事情用笔记录下来,或许不是每天,但却是一种习惯。仔细想来,什么时候发生的变化,应该就是毕业前后,忙碌于各种功利性的读书中而逐渐丧失了品味生活的能力。我会每天看各种工具书,时间被充满,但是空闲时却总会觉得一无所有,思绪被禁锢在一方天地,周而复始。
百度上把青春定义为15周岁至20周岁的阶段或指年龄在10到16周岁的青少年,我却更愿意相信青春是一种情怀,一种生活态度。
安逸的环境让青春期的我少了些稳重但却少了些世俗,繁重的学业阻挡不了青春期的我随时随地的想象,单纯的目的让青春期的我不会被“杂事”所拖累,学会了更好的品味生活。
回忆青春,让我期待更美好的自己。